孩子在語言康復過程中,是否會出現(xiàn)一些很難糾正的問題呢?如發(fā)音不準或發(fā)不出某些音,把“蘋果”說成“蘋火”;發(fā)音、說話用假聲;容易混淆某兩個音(如G/H、D/T),甚至無法分辨;某些(高頻)音察覺不到;接受語訓有段時間了,聽覺和發(fā)音效果卻不好……
作為語訓老師或家長,一定嘗試過很多語言康復方面的方法,希望糾正孩子的發(fā)音,但效果如何?如果康復手段不能解決問題,您是否考慮過孩子在“聽”方面的問題呢?
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的聾兒,這些孩子共同的特點是“聽不好”。我們知道聽覺能力的發(fā)展要經歷聲音的察覺、分辨、辨識和理解四個階段,聽不僅是接收聲音信息和理解言語的基礎,更是進行會話的前提。即使是正常人在交流時,也要先聽清楚,理解對方會話的內容和意圖,才不至于答非所問。
由于人耳聽覺系統(tǒng)的復雜性,在當前技術水平下,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等助聽設備只能無限接近正常耳的聽覺水平,最大程度上解決“聽不好”的問題。鑒于每位聽障者的實際聽覺水平和需求都是特別的,助聽設備要經專業(yè)調試才能佩戴。
案列1
基本情況 鄧xx小朋友,四歲半,患先天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自幼配戴助聽器并接受正規(guī)語訓,言語康復效果較好。但 f 和s的發(fā)音不準,容易把“房”說成“昂”,把“絲瓜”說成“shi 瓜”。
聽力學檢查 首先我們要排除聽的問題,我們?yōu)猷噚x做了純音測聽和助聽后聽閾評估。
結果分析 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其助聽器高頻成分補償不夠,而f、s、th這些發(fā)音又屬于高頻、輕音,因此,鄧xx小朋友雖然配戴了助聽器,由于補償不到位,導致這些音的聆聽效果欠佳。聽不清,當然就會影響語言康復的效果。
專業(yè)助聽器調試,要根據(jù)聽障者實際的聽力損失情況調試助聽設備,結合客戶的特殊需求進行細微調整。通過助聽后主觀和客觀效果評估,了解助聽設備實際的補償情況,進而調整助聽設備并預估聽障者的康復效果。即只有根據(jù)聽障者實際情況調試過的助聽器、且各個頻率段的聲音都在言語香蕉圖內,才能確保聽障者配戴助聽設備以后,能夠聽到普通言語會話的聲音。
案列2
基本情況 李X,女,16歲,雙耳配戴某品牌定制式助聽器近十年,從未到正規(guī)機構做助聽后評估檢查和專業(yè)調機。家長反映效果不佳,發(fā)音不清且不善于言語交流。
聽力學檢查 我們要確定李某目前的聽力狀況及助聽效果。先對李某進行聽力學診斷檢查、助聽后效果評估及助聽器性能檢測。
結果分析 聽力學診斷檢查結果顯示其左/右耳分別為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助聽器效果評估發(fā)現(xiàn),李某目前聽力水平下補償效果欠佳。即使是補償后的助聽聽閾仍在言語香蕉圖之外,也就是說我們正常說話的言語聲她幾乎聽不到!助聽器性能檢測發(fā)現(xiàn)該定制式助聽器功率較小,已不能補償李某目前的聽力。
其實患者本身的聽力下降、助聽器調試不合適、未能堅持配戴助聽器、缺乏適應訓練等都可能是李某聽不好的原因。但根本問題是由于家長最初沒有得到專業(yè)的指導,導致孩子得不到專業(yè)機構的聽力學檢查和聽覺能力評估,也就沒有得到正確的驗配及助聽器調試。
不論家長、老師、聽力醫(yī)生還是驗配師,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我們都深表遺憾。十年對于一個正在生長發(fā)育的孩子來說是怎樣寶貴的時光?回想我們從兒童到青年的十年,是認識不斷深入、知識不斷積累、能力不斷提升的黃金時段。我們成長、成才,不斷深入地認識周圍的世界離不開視、聽、味、嗅、觸這些最基本的身體感覺。剝奪其中任何一種都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更何況是那些先天缺乏某種身體感覺的孩子呢?
所謂聽清楚,才能說清楚。因此,我們遇到發(fā)音不準的聾兒,先要看孩子是不是聽的清楚,也就是助聽補償是否足夠孩子去聽取所有的語音信息。特別是那些剛剛佩戴上助聽設備、沒有聽覺及言語基礎的聾兒。從開機那一刻起,孩子的聽覺能力剛開始發(fā)展。因此,必須保證助聽設備提供足夠的補償,才能幫助孩子察覺聲音,進而辨別不同的聲音,為理解言語和正確發(fā)音做準備。
由于兒童的自我控制和表達能力處于發(fā)展階段,往往不能準確表達聽得“清楚”或“不清楚”這類抽象感覺。助聽設備故障、調試不合適、聾兒聽力波動等情況都會影響孩子聽聲的效果。建議老師和家長共同建立并管理孩子的聽覺日志,記錄孩子日常的聽覺行為和言語康復中遇到的問題,為語訓效果評估和助聽設備調試提供參考資料。同時,與孩子的聽力醫(yī)生或專業(yè)驗配師建立長期的聯(lián)系是非常重要的,定期到專業(yè)機構做聽力學檢查和聽覺能力評估,了解孩子語言康復程度,及時發(fā)現(xiàn)“聽”的問題。只有解決了“聽”的問題,我們語訓老師才能高效地開展康復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