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患者所察覺的聲音感受。其聲音形式多種多樣,有時像知了叫、蛐蛐叫,有時像機器轟隆隆的聲音,有時又像吹風樣的聲音,但不管是哪種聲音,絕大多數的耳鳴聲是其他人不能同時聽到的。因為這個原因,耳鳴讓人感覺非常神秘,覺得無法了解也無法控制;也正因為此,耳鳴的出現會促使患者擔心長久耳鳴會影響聽力。
實際上,雖然目前醫學上還未對耳鳴的產生機制尚未完全解讀清楚,但耳鳴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可怕,耳鳴可以通過積極尋找病因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得到明確緩解。那么耳鳴會不會帶來聽力問題?出現耳鳴之后到底要不要去醫院醫治?耳鳴能治好嗎?這是很多人會關心的問題。
首先了解一下耳鳴與聽力的關系。
確實有很多耳鳴的人同時有聽力下降,但是這并不代表是耳鳴導致了耳聾,而是在很多情況下是由某種病因同時導致了耳鳴和耳聾。這樣的病因有很多種,如外耳道疾病如耵聹栓塞、中耳的急慢性炎癥、鼓膜穿孔、耳硬化癥,還有很多內耳疾病,如梅尼埃病、突發性聾等。
耳鳴也可以是因為長期接觸噪聲或者耳毒性藥物的不當使用(如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等)引起;也或者因為全身性疾病如植物神經紊亂、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更重要的是還有一些原因可加重患者的耳鳴感受,如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抑郁、焦慮、精神緊張等。此外,生活習慣導致的耳鳴變化,如長期飲酒、吸煙、喝濃茶和咖啡等也應該關注。
在生活節奏高度緊張、資訊電子產品充分發達的現今社會,我們更應該關注噪聲環境引起的聽力問題。因為,長期暴露于噪聲環境是導致耳鳴和聽力下降的一種很常見的原因。目前生活中的噪聲來源越來越多,如經常使用的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并且年輕人喜歡在這些設備上用耳機長時間聽音樂、玩游戲等;還有一些娛樂場所常常播放很大聲音的背景音樂;再者馬路上的機動車喇叭等交通噪聲、施工場所的機器聲、以及人多擁擠的地鐵站里的嘈雜聲等。這些噪音隨處可見,常常同時導致耳鳴和聽力下降,因此應引起足夠重視。
那么,既然耳鳴會因為很多因素引起,
那么如何治療呢?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耳鳴的分類。耳鳴有很多種分類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耳鳴對個人和生活帶來的影響不同而分類,一般耳鳴只對患者有輕微干擾,沒有明顯影響其生活;一旦耳鳴對生活產生進而引起患者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低下并伴隨恐懼、煩躁、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情緒問題時,就會繼發影響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等,使生活質量明顯受到影響。
而且由于耳鳴與聽力問題常常有著共同的病因,并非因為耳鳴導致聽力下降,因此通過耳鳴的就診會發現相關疾病,從而使這些疾病得到及時治療,同時減輕了耳鳴。
1、如是耵聹栓塞引起的耳鳴和聽力下降,取出外耳道耵聹即可;如果是中耳炎導致的耳鳴和聽力下降,則需根據中耳炎類型和嚴重程度而進行相應的抗炎治療或手術治療;
2、如果是由于梅尼埃病或突發性聾等內耳疾病所致,則需要藥物治療并且調整相應的生活習慣;
3、是噪聲和耳毒性藥物所致,應停止噪聲刺激和耳毒性藥物的使用,尤其是噪音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更應注意避免,除了減少耳機的使用、縮短強聲狀態聆聽音樂的時間、遠離噪聲環境之外,必要時可佩戴耳塞等防聲器材以保護耳朵。由此可見,因噪聲導致耳鳴,短暫的聲音暴露可自行恢復,但是如果長期噪音刺激將可能引起不可逆的耳鳴和進行性聽力下降,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果耳鳴沒有伴隨聽力問題且對生活影響不大時,可以觀察為主;但如果同時伴有頭暈或者聽力問題則應及時就診。如果患者的耳鳴程度很重,嚴重影響其工作和生活就應進行認知情緒等心理方面的評估,尤其在伴有聽力問題時,應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查,鑒別有無導致耳鳴的器質性病變。
如若耳鳴影響到患者的睡眠和情緒,醫師應結合病史進行認知情緒等方面的分析,通過解決耳鳴帶來的心理情緒問題,緩解患者的“痛苦”,從減少對耳鳴的關注度著手,轉移對耳鳴的注意力,調整睡眠和情緒反應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解決耳鳴問題,做到與耳鳴“和平共處”。一定要將單純的耳鳴聲(耳鳴感覺)與耳鳴造成的影響(耳鳴痛苦)兩者區別對待,這點非常重要。
總之,耳鳴是一種可控可治的病癥,我們既要重視它,也不用太在意它。只有正確的對待耳鳴,做好聲音防護,耳鳴才能從我們的耳朵里“消失”,享受健康快樂的聆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