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語言發展過程是從呱呱墜地那一刻開始的。
起初,我們只能通過哭叫、打噴嚏、咀嚼和咳嗽來發出聲音。正常情況下,盡管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學會說話,但我們卻一直在聆聽著而且很快就能識別出母親的聲音。
我們在兒童時期,由游戲到心理成長,都需要有正常的聽力來接收聲音及對聲音作出反應,才能有正常的發展。
我們在孩童時期,必須倚賴聽覺刺激來學習語言、音調、韻律、節奏等。所以,一旦我們聽力受損不能正常地接收聲音時,便容易造成語言障礙,講話的語調也會流于簡單,缺乏抑揚頓挫;另外,我們對音樂和節奏的反應也會不夠靈敏。
我們在兒童時期聽力受損,就會聽不清楚別人講的話,需要重復才能明白意思。老師和同學不明原因,很可能會誤認為我們反應遲鈍、不專心、理解能力差或智商低等。
我們在兒童時期聽力受損,也可能因此變得沒有自信、脾氣暴燥,對人、對事都感到焦慮無助。嚴重聽力受損者更可能會自暴自棄,甚至將自已孤立起來,避免與人接觸。
對嚴重聽力受損的兒童來說,聽不到外界的聲音甚至可以危及生命——路上的車輛和許多警報系統都是以聲音來發出警報訊號,如果這樣的孩子未能及時地接收和作出反應,后果就不堪設想!
科學研究顯示,嬰兒在一歲以前,能否清楚地聽見周圍的聲音,對日后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早在說第一句話之前,嬰兒已不斷地在分析他們所聽到的語言。從出生到五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時刻,他們對語言的概念,多在這個階段形成。
研究指出,即使是輕度聽力損失,也很可能對兒童的語言和學習能力,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損害他們的自尊心,影響心理成長和性格培養。
資料顯示,不論任何程度的兒童聽力損失,越早補救,兒童聽力康復的成功率就越大。
因此,一旦我們發現孩子有聽力受損的現象時,及早補救加上適當的聽覺康復計劃是孩子日后成長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