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聽力
不少兒童沉溺電子設備,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戴耳機看動畫片、玩游戲。長期用耳不當會損害聽力。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只關注視力,往往忽視了對孩子聽力的保護。
耳塞式耳機潛在危害更大
☑ 提到聽力減退或聽力損害,大家往往認為這是老年人才有的困擾。但專家指出,這是一個誤區。兒童一樣會發生聽力損害,耳機使用不當就是其中重要原因。

☑ 據了解,耳機大致分為耳塞式、掛耳式和頭戴式三類,其中耳塞式最為輕巧,放音過程中又使用人體外耳道作為共振腔,因此音效十分“震撼”。
☑ 一些幼童喜歡模仿父母聽歌時的樣子,塞著耳機看動畫片或者玩游戲。為了減少環境聲音對娛樂的影響,不自覺地將音量調高。專家表示,這對聽力存在潛在傷害,尤其是生長發育尚未完成的兒童。
早期聽力損害個人難察覺
☑ 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聲音頻率位于500赫茲~2000赫茲,因為這是語音的頻段。這一頻段之外的聲音則是自然界或人為產生的其他聲音,信息承載量無法和語言比肩。
☑ 耳機使用不當造成的聽力損害,早期并不位于語音頻段,所以即便有損傷,也并不影響語言交流,所以個人往往難以察覺。如果不改變不健康的耳機使用習慣,聽力損害將持續,終有一日將傷及語音頻段,此時再干預為時已晚。
☑ 專家認為,家長應限制兒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時間,尤其不應戴著耳機看視頻、玩游戲。如果孩子一時難以改掉壞習慣,也盡量不要使用耳塞式耳機,且使用時音量不宜調得過大。
損害兒童聽力的其他原因
☑ 孩子叫嚷“耳朵癢”,有些父母會取來發夾等物,甚至直接用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掏挖,極易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還使外耳與中耳腔直接相通,細菌也就乘虛而入。
“幼兒在傷風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惡心、嘔吐時,常常會引起中耳腔的細菌感染,發生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當中耳腔內膿液不斷增多時,孩子會因耳痛加劇而大哭,中耳腔內膿液增多的壓力也會引起鼓膜穿孔、破裂。不及時就醫或治療不徹底,會造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對聽力的影響將日趨嚴重。

☑ 此外,孩子淘氣時,有些父母不分清紅皂白扇耳光;游泳時,孩子一側耳朵先撞擊水面……這些都可能造成鼓膜破裂、穿孔,導致聽力減退,家長需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