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先天性聽力障礙發病率為1‰~ 2‰,5歲前聽力障礙發病率上升到2.7‰,青春期則高達3.5‰。 兒童期是言語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聽力障礙沒有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干預措施,輕者引發言語發育落后及行為問題;重者導致嚴重的言語發育障礙,甚至影響兒童情感、心理和社會交往等能力發展,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在此,為大家講解6條關于兒童聽力健康的知識。
1
聽力篩查過三關,初篩不過莫著急
在我國正規醫院出生的嬰兒都要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查檢測。初篩是在出生后48小時,復篩是在出生后42天。篩查過程簡便,寶寶熟睡下操作,不會有任何驚嚇或者痛苦。是早期發現聽力損失最有效的方法。 聽力篩查不通過也不代表孩子一定會耳聾。實際上有很多因素會干擾檢查結果。比如,胎兒出生之前如果羊水誤吸到中耳腔中,就會影響檢查結果。此外,耵聹(耳屎)堵塞也會導致篩查結果異常。 不少初篩不通過的孩子可能復篩就通過了。如果復篩還不通過就需要做聽力診斷,還有希望通過。全套聽力診斷檢查,包括聲導抗、畸變產物耳聲發射、多頻穩態誘發電位、聽性腦干誘發電位,還有40Hz相關電位檢查等等。做這些相對復雜的檢查,有時需要給孩子使用一定的鎮靜劑,讓孩子在熟睡狀態下配合檢查,避免一些干擾因素導致檢查結果不準確。但無論是初篩、復篩還是之后的聽力診斷檢查,都是非常安全的,家長不用擔心。
2
先天性耳聾可預防,婚前檢查要重視
先天性耳聾大部分是由于遺傳因素導致的,這些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建議廣大青年朋友一定要去做婚前體檢,如果自身耳朵不太好,或是近親中有耳朵不好的,建議抽一點血,做耳聾基因的篩查,可以基本判斷你是否攜帶常見的耳聾基因,這樣就可以早期預防。另外,懷孕期間如果得了病毒感冒、風疹,或是高燒,一定及時到產科或是遺傳生理科進行咨詢,盡量在孩子出生前得到預防,或是采取相應措施。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也會影響寶寶聽力。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耳郭發育不全、外耳道閉鎖或狹窄、中耳畸形,而內耳發育多為正常,需要通過耳郭再造和聽力重建手術來治療。內耳發育異常也會導致寶寶聽力損傷。如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是一種越來越被廣泛認識的隱性遺傳性聽力障礙性疾病,約占兒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經性耳聾的1%~12%。耳蝸發育畸形,可為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疾病,也可為非遺傳性因素,如風疹病毒感染、接觸放射性或某些化學物質;以及服用致畸藥物等。
3
新生兒護理重細節,防止急性中耳炎
正常寶寶出生一個月后已經具有比較完善的聽覺,這個階段不宜接受較大聲音刺激,給孩子洗澡、洗頭時要特別注意別讓污水灌進耳道,以預防外耳及中耳炎的發生。在后期引起聽力下降的原因中,急性中耳炎是最常見的,這是由于寶寶咽鼓管較成人短、平而寬,且咽口位置較低,鼻咽部分泌物及致病微生物易經此侵入中耳;小兒機體免疫功能差,易感染各種傳染病;小兒中耳免疫機能發育也不成熟,局部防御能力不強造成的。 哺乳時母奶過于充足,壓力太大,嬰兒頭稍低,乳液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而影響聽力,所以要做到正確喂奶和喂水姿勢,要把嬰兒抱起來,取半臥位姿勢。
4
感冒后突發耳悶要重視
另外一種非化膿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一種常見的影響聽力的疾病。其特點是中耳腔內積有液體,這種病目前多數人認為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機體的免疫功能,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關,得這種病的孩子有的在感冒后突然出現,有的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常以耳悶、聽力減退為主要表現,少數兒童自述有輕微耳痛,兒童多表現為聽話遲鈍,誤聽或注意力不集中,把電視機音量開得很大,學習成績下降等,由于臨床癥狀不典型極易被家長忽視,造成兒童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或伴隨終身。
5
扁桃體、腺樣體肥大,可視情況去摘除
由于中耳還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威脅,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竇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等,所以為了保護中耳的健康,還必須積極治療這類疾病。因此臨床上在摘除患兒肥大的、反復發作的扁桃體或腺樣體后,不僅感冒的機會少了,而且原來反復發作的中耳炎也痊愈了。
6
耳毒性藥物黑名單,用藥之前細咨詢
對耳朵來講,許多藥物具有強烈的毒性,長期或一次性大量使用,或患兒對這種藥高度敏感,都可引起聽覺障礙。最常見的耳毒性藥物有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這些藥物主要造成聽神經損害。由于小兒在使用這些抗生素時,不能正確反映早期中毒癥狀,極易誤診或漏診。 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聽力語言康復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亟待提高,而做好兒童聽力問題的早發現、早干預和早康復,則具有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意義。